早秋的崇信县,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穿城而过的汭河城区段,碧水潺潺、芦苇摇曳,一群群水鸟或在水面嬉戏游弋,或在岸边梳理羽毛,或展翅掠过河面,构成一幅动静相宜的生态美景图,成为市民休闲观赏的热门去处。
清晨时分,汭河岸边已有不少早起的市民。沿着亲水平台漫步,可见红尾水鸲立于岸边的岩石上,眼睛紧盯水中;黑翅长脚鹬结伴在河面游弋,划出一道道粼粼水纹;黑色的鸬鹚则在岸边石缝间跳跃,啄食着水草间的小虫。“以前汭河水质不好,很少看到这么多鸟。现在水变清了,芦苇、菖蒲也多了,鸟儿越来越多,每天来这儿看鸟、散步,心情特别舒畅。”家住河畔小区的市民李阿姨一边用手机拍摄水鸟,一边笑着说道。
摄影爱好者张先生是这里的“常客”,他的镜头里记录了汭河水鸟的多样姿态。“从春天的白鹭筑巢,到秋天的候鸟停留,汭河的生态一年比一年好。最近我还拍到了戴胜、黑鹳这些以前少见的鸟类,这说明咱们的河道环境越来越适合野生动物栖息了。”张先生展示着相机里的照片,画面中,黑鹳羽色鲜亮,正叼着小鱼停在水中展翅嬉戏,生动有趣。
“我们通过构建水域+湿地+植被的生态系统,让汭河不仅成为城市防洪排涝的安全线,更成为涵养生态、美化环境的风景线。”崇信县水务局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汭河城区段水质稳定达到Ⅲ类以上标准,沿岸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已观测到白鹭、斑嘴鸭、鸳鸯等20余种鸟类在此栖息繁衍。
水鸟的“安家落户”与嬉戏欢歌,离不开崇信县对汭河生态环境的持续治理。近年来,崇信县以“河长制”为抓手,实施汭河城区段生态修复工程,通过河道清淤疏浚、两岸绿化美化、建设人工湿地、种植水生植物等措施,改善水体质量、丰富生物多样性。同时,当地还加强对河道的日常管护,严禁非法捕捞、排污等行为,为水鸟营造了安全、适宜的栖息环境。
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汭河不仅成了水鸟的“乐园”,也成了市民休闲度假的“后花园”。每到周末,河畔的步道上满是散步的人群,孩子们在家长的陪伴下观察水鸟,老人们在树荫下下棋聊天,还有不少游客专程来此打卡,感受“山水龙泉养生崇信”的生态魅力。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
甘肃新媒体集团法律顾问:甘肃锐城律师事务所 陈灿律师;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顾问:甘肃荣庆律师事务所 吴天英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