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不仅可以“一站式”采购地道好物,更能够以各种形式体验产品背后的多元文化。
云南怒江的咖啡,新疆喀什的西梅,青海果洛的虫草,西藏日喀则的青稞……9月5日至8日,一场汇聚四方风物、联结多地情谊的消费盛会——第八届上海市对口地区特色商品展销会,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
这场展销会以“跨越山海 申情乐购”为主题,集中展示来自上海对口支援、协作与合作地区及合作框架协议地区的优质特色商品,为上海市民带来一场集购物、体验、文化、美食于一体的沉浸式消费盛宴。
近年来上海致力于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此番“山海好物”共聚申城,市民不仅可以“一站式”采购地道好物,更能够以各种形式体验产品背后的多元文化。这场展销会既是特色商品的最新亮相,也为上海对口地区多民族文化交流交往交融提供了别样的舞台。
9月5日,当《新民周刊》记者走进第八届上海市对口地区特色商品展销会现场,已有不少消费者忙着边尝边买。本次展销会面向公众免预约、免费开放。这些承载了山海情谊的特色商品,包装精美,种类多样,引起了上海市民的强烈好奇心。
记者了解到,本届展销会由上海市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规模创历史新高。展览面积近2万平方米,覆盖上海展览中心全馆,共设600多个展位。
展览汇聚了来自云南全省、新疆喀什、新疆草湖项目区、新疆克拉玛依、西藏日喀则、青海果洛、重庆万州、湖北夷陵、福建三明、安徽六安、辽宁大连,以及内蒙古、河南、贵州、宁夏等合作框架协议地区的特色产品。
展出商品涵盖绿色农产品、有机食品、手工艺品、文创产品、地方特产、生鲜果蔬、精品咖啡、茶叶、花卉等众多品类,充分展现各地自然资源与人文风貌。
9月5日上午,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来到展销会现场,察看对口地区特色商品,了解消费帮扶工作推进情况。在上海消费帮扶成果展示区,陈吉宁、龚正了解相关项目进展成效和消费帮扶经验做法,同企业负责人亲切交流。
近年来,上海积极推进“上海企业+当地资源”“上海研发+当地制造”“上海市场+当地产品”“上海总部+当地基地”等协作模式。在本次展销会上,记者也观察到上述四种模式的生动实践。
云南昭通的“罗汉笋”,生长在海拔3000米左右的原始森林之中,是当地的时令美味,口感脆爽、鲜美。从2023年起,上海百年传奇供应链限公司经过沪滇协作搭建桥梁,前往昭通投资建设生产工厂与基地,打造了更加现代化的产品线。百年传奇副总裁王瑜佳女士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已在当地投资3亿元,建成21万亩生态有机竹林基地,创造了超过1800个就业岗位,带动5万余名农民实现增收。
9月5日当天,展会现场六批次企业集中签约,涵盖产销对接、品牌打造等多领域。
2025年3月19日下午,正在云南丽江考察的习,在与市民游客亲切交流时提及云南咖啡,说:“云南咖啡,还是代表着中国的。”
截至2024年底,云南全省咖啡种植面积超过120万亩,年产量突破14万吨,均占全国98%以上,远销欧美29个国家和地区。
第八届上海市对口地区特色商品展销会首次专门设置了“咖行上海·啡跃彩云”云南咖啡专区。来自怒江的布莱恩咖啡庄园、阿克比咖啡、怒小咖、泸水市供销社等企业和机构,在上海援滇干部联络组怒江小组与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带着各自的特色产品前来参展,并增加了互动体验活动。
上海援滇干部、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委常委、副市长于丹告诉《新民周刊》记者,本次云咖专区可以视为近年来沪滇协作在云南当地布局和扶持咖啡产业的一次成果展示。上述怒江企业都是经过精心遴选后来沪,各有特色,从不同角度彰显云南咖啡文化。“从参展成果看,这些企业的表现远超预期。无论是现场销售,或意向订单,都是展会的重要亮点。此次参展不仅取得了即时性的销售成果,更为怒江咖啡产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八届上海市对口地区特色商品展销会首次专门设置了“咖行上海·啡跃彩云”云南咖啡专区。摄影/孙睿
走进云咖专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由咖啡专委会主办的第八届咖啡大师技能展演区域。参赛选手中,有一些是云南农业大学咖啡专业的教师与大学生。据云南农大热带作物学院就业创业中心教师张川介绍,2024年,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咖啡科学与工程专业成为全国首个咖啡本科专业。上海作为国内咖啡文化最为成熟的城市,不仅拥有数量最多的咖啡店,也有咖啡产业链上各类企业。在沪滇协作支持下,张川相信未来云南农大咖啡专业的学生能够在上海拥有良好的就业前景。
上海市人社局技师协会咖啡专委会(以下简称“咖啡专委会”)秘书长周芳接受《新民周刊》采访表示,此次咖啡专区突破以往传统展销模式,融合了技能比拼、云咖课堂与产品销售等多种形式。
近年来,沪滇协作努力打造“云咖”新招牌。周芳和咖啡专委会成员频繁往返上海与云南怒江、保山等地,帮助上海咖啡相关企业落地云南,扩大产业规模,也通过与云南农业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合作等形式,改良出更适合云南种植的咖啡豆种,提高当地咖啡的品质与产量。上海企业与智慧,不仅改良了云南咖啡树生根发芽的土壤,也增益了咖啡产业营商环境的“土壤”。
布莱恩咖啡庄园展台前,摆放着一台石磨,石磨中央撒有咖啡豆。观众可以亲自上手,将咖啡豆研磨成粉。布莱恩所在的保山隆阳新寨村,被誉为“中国咖啡第一村”。布莱恩展台隔壁,“咖啡+美食cp实验室”大胆玩起跨界——怒江老窝民间火腿生吃切片配上云南咖啡,咸香、醇苦与酸甜,在口腔中碰撞出奇妙味觉。泸水市供销社诚远社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杨云龙介绍道:“希望大家可以通过‘可饮、可品、可观、可忆’的沉浸式体验,感受泸水农产品的独特魅力。”
在云咖专区,几株嫩绿色的咖啡树苗让人们驻足。阿克比咖啡销售经理乔嘉智告诉记者,“这些树是从怒江咖啡育苗基地直接搬来的,希望可以让大家了解咖啡从种植到成品的全过程”。
怒江州咖啡协会会长、怒小咖(上海)咖啡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海俊此番来上海,除了参加展会,还要为接下来怒小咖在上海的5家门店同时开业做好准备。据他介绍,5家咖啡店的选址,涵盖了浦东陆家嘴、前滩等上海热门商圈。“怒小咖走出怒江,落地上海,离不开沪滇协作与上海咖啡专委会。从寻址到房租减免再到人才培训,他们都提供了支持。”
上海市对口地区特色商品展销会发展至第八届,已完全打破公众对于传统展销与土特产带货的印象,突破了原有的单一原料销售,产品种类变得丰富,包装精美,更符合现代城市消费者的购买习惯与兴趣。
主会场喀什展台,精致的美妆产品和“闪瞎眼”的钻石吸引了观众围观。摄影/孙睿
主会场喀什展台,精致的美妆产品和“闪瞎眼”的钻石吸引了观众围观。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第十一批)总指挥、上海市人民政府驻新疆办事处主任孟庆源告诉《新民周刊》记者:“我们致力于将上海‘东方美谷’的经验模式移植到莎车,打造‘西域美谷’。”
据孟庆源介绍,通过上海援疆搭建的产学研平台,依托华东理工大学等科研力量,沪上企业在莎车投资新设的新疆富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喀什特产巴旦木为原料,创新开发出富含植物活性因子的系列美妆产品。此外,利用喀什价格低廉的绿色清洁能源——光伏能源,和丰富的人力资源,碳索芯材(新疆)科技有限公司布局尖端培育钻石生产线,采用国际领先的微波等离子化学气相沉积技术(MPCVD),生产出纯度高达99.999%的人造钻石。
在9月5日上午率先进行的发布签约会上,多民族风情模特走秀在悠扬的民乐声中惊艳亮相。这些模特穿着的服装,都是西藏日喀则江孜羊绒氆氇与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牦牛绒氆氇、云南昭通的红毡编织而来。作为走秀策划人之一,上海沙涓公司品牌经理曹心田告诉记者,近年来,拥有悠久历史的氆氇编织技艺一度面临产品与销路单一、传承难等困境。在上海沙涓公司科技加持下,改良纺织设备与工艺,开发出服装、家居等适配都市消费的产品,并有效带动了藏族工人在当地就业。
今年是上海30周年。不久前,刚刚奔赴雪域高原的上海市第十一批干部联络组协调组织了20家日喀则企业近70个品类的商品到沪参展,规模创近年新高,其中10家企业属首次参展。参展商品中,除青稞、藏红花、氆氇等“老面孔”外,多了六弦琴、藏纸等藏文化手工艺产品。
展销会场内的盒马“快闪超市”与“百县百品”专区。图/上海合作交流影像档案库
此外,鲜果区也是今年展销会一大热门区域,集中展销11个上海对口地区优质水果及其深加工产品。来自贵州的蓝莓、湖北的柑橘、新疆的西梅和云南的冰糖橙,让现场果香四溢。
第八届上海市对口地区特色商品展销会为期四天,而在会场内的盒马“快闪超市”与“百县百品”专区以线下购物场景和线上推广销售相结合的方式,打造永不落幕的展销会,实现“展会落幕而销售永不落幕”。
上海市对口地区特色商品展销会,如今已经成为上海消费者每年赴约的“逛吃天花板”,也变成了上海夏末的文旅新爆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